请输入搜索词
理论学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挑战与路径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7-04-21
  • 点击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各高校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应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其新高度,科学把握其新内涵,正确领会其新要求;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努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出发,使其渗透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要素中,实现全过程育人,和信念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创新能力教育、实践教育等多方面齐头并进,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大学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教育的目标是为国家培养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合格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培养工作中承担不可或缺的功能,是树立大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的必然途径,是实现“四个全面”、“两个一百年”、“中国梦”奋斗目标的重要思想保障,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基础。

1.推动大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的必然途径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之下。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这不仅是对党员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党的后备军的必然要求。青年大学生是党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青年大学生中孕育着党的新鲜血液,他们是否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精神上补“钙”,重在青年。

当代文化教育创始人斯普朗格认为,教育绝非是单纯的文化传递。理想信念教育在育人过程中起着统领作用,关系到为什么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些教育的根本问题。正因如此,理想信念教育旨在实现教育的终极价值和功能,体现了教育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推行和平演变的势头不断加强,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分裂与反分裂、演变与反演变的斗争更加复杂。这些环境变化为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给其发展和创新增加了难度。因此,需要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进一步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让优秀的大学生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

2.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斗目标的重要思想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现在在高校学习的大学生都是20岁左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很多人还不到30岁;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很多人还不到60岁。也就是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你们和千千万万青年将全过程参与。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当代青年建功立业的舞台空前广阔、梦想成真的前景空前光明,希望大家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即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进行座谈时还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是一脉相承的。

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青年、关怀青年、信任青年,对青年一代寄予殷切期望。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把青年看作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从来都把青年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从来都支持青年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人生理想。而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它可以指导大学生深层理解“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帮助大学生深切领会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遵循,激励大学生深刻认识实现“中国梦”的责任担当。这也是教育广大青年勇敢肩负时代重托,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自己的青春梦想。

3.推动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命题之后,十八大又明确概括出了二十四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到“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要求广大青年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身体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思想观念、文化意识深刻碰撞、交融,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造成强烈影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创新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有利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培育大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我们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确保社会得以稳步前进和发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4.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基础

2014年,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座谈会上强调,“‘先成人,后成才’。大学生要用理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装备自己,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去引领学习生活和实践。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当代青年建功立业的舞台空前广阔、梦想成真的前景空前光明,希望大家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今天的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和主力军,他们的身心素质、综合素质能否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自然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能不能顺利实现。据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出现思想、心理发展不和谐因素的现象正呈上升趋势。虽然当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仍显现出了理想信念缺失、思想道德低下、爱国意识淡薄、盲目崇洋媚外等消极现象。

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全面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发展全面教育的根本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综合教育活动。既包括政治思想教育,也包括哲学思想、法学思想、经济思想等综合思想教育;既包括道德品质教育,也包括心理素质教育。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完善人格的综合教育实践,在中国新时期高素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党中央方针的指导下,切实加强和改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地区各部门和高等学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为使得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取得了重要成果。

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16年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思想主流继续保持积极健康、向上向好的良好态势;大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志成长成才、提升道德素养、投身社会实践的意识进一步增强;超过80%学生对学校师德师风建设、辅导员工作、校园安全稳定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等表示满意;广大高校学生高度关注国内外时事热点,对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意愿强烈。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无论是专科、本科还是研究生,在我国现代大学教育教学体系中,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是每一个大学生的必修课。进而,学校里的大批专职教师成为了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的重要力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的高校有3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6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2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更多。一批硕导、博导及其指导的研究生成为本学科学术研究的中坚力量,每年有数百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见刊。各个高校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措施,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教育工作。新形势下,新媒体逐渐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传播的主要阵地。但是,由于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其主要体现在:

1.全球化趋势及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冲击大学生思想认识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东西方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冲突更加激烈。一些西方国家通过各种途径,打着民主自由的旗号公开宣扬“普世价值”、宪政、三权分立等西方政治价值观念,给青年人的思想认识造成了极大干扰。国际形势复杂多样,大国间的竞争此起彼伏,思想政治作为人生的重要导向标,也容易被不怀好意的人利用。以互联网和手机通讯为代表的现代新媒体手段正蓬勃兴起,其拥有的信息传播速度极为快速,传播范围极为广泛的特点,使人极易受到不良舆论的误导,这对当今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言更是巨大的挑战。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自立的开始,因心理素质欠佳,社会实践锻炼少,导致思想状态也容易出现问题。新时期下,一些在校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失、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团队协作观念较差、应变能力欠佳等问题。据《教育观察》2015年统计,有23.73%的学生“不同意”“四个全面重要思想能够统领各项工作”,另有18.8%的学生对此观点表示“难以判断”;有6.32%的学生对“邓小平理论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依然具有根本指导作用”表示“不同意”,另有7.4%的学生表示“难以判断”;在回答“不管实行什么制度,只要国富民强就行”时,44.22%的学生选择了“同意”,仅比选择“不同意”的学生低了0.31个百分点;11.71%的学生“不同意”“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另有10.17%的学生表示“难以判断”,5.7%的学生表示“没想过”。

2.快速的社会发展变化及伴生的不健康思想为大学生带来困扰

改革开放近40年,我国以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显著成绩,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我们用短短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才走完的路。然而,收入差距扩大、腐败现象严重、资源约束趋紧、公正公平缺失、道德滑坡、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频发、社会信任度降低等问题,都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产生了不良影响。

青年具有追求真善美的天性,但价值判断的秉持却具有脆而易折的弱点,反映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期的游离、波动和不确定。正能量与负能量的交叉感染,理想与现实冲突的追求困惑,顺畅与挫折的精神折磨,容易引发大学生产生执拗任性、愤世嫉俗、情绪宣泄的逆反性冲动。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健康思想的影响,使得大学生跟风和盲目从众心理严重,不良行为习惯不仅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更对其思想发展造成损害。《教育观察》2015年调查表明,在问及“您学习动力的来源是什么”时,29.74%的学生选择了“为谋求自己美好的生活”,排在第一位,也有22.65%的学生选择“报效国家”;4.16%的学生认为“加入共产党的动机”是“能得到好处”,4.62%的学生认为“不要求加入共产党的主要原因”是“和个人成才没有直接关系”。以上数据表明,部分学生在贡献与索取、个人与集体等价值冲突中尚未形成成熟、正确的观念。对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少学生都把其当成枯燥乏味的“学分课”,即只是为了学分才学习思想政治理论,并且对学科不感兴趣,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理解与践行。

3.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有待完善

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也发生了一些新变化。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能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和与时俱进的思维探索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制定新措施、拓展新思路,还是一味地强制管理而不注重服务,一味地强调学生的受教育者角色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然会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运作机制不顺畅、创新性不强、效果不明显等问题,而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也就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很多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缺乏科学的组织协调和周密的计划安排,教育实践中出现理论建设与实践教育脱节、弘扬传承与开拓创新脱节、思想重视和行动落实脱节、面上教育和深入引导脱节等问题,违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下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减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高校宣传部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事,更是各级党委政府、高校各个部门、所有高校教师的共同责任。要构建大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就要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协同演奏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大乐章。

4.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需要创新

在长期实践中,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发展进步。但也应看到,一些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一种“无力”感。虽然通过各种途径、方法、形式、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如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建设校园文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等,但效果往往不太理想。大学生是未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其思想政治水平直接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因此,高校必须采取有力举措,使思想政治教育摆脱“无力”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摆脱“无力”感,就要客观看待大学生需求的多元化,深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改革创新,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多元化需求,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高校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大数据分析等方式,全面系统地了解大学生的政治态度、思想状况,在此基础上系统组织规划思想政治课教学。一要统筹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搭建课上课下、线上线下两个阵地相互呼应、协同运作的平台,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合力。二要统筹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工作。充分发挥学工部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做到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和学生工作中以德立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关心学生的成长,在潜移默化中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三要统筹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管理工作。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校园日常学习生活中,引导和鼓励每一位老师参与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做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途径探析

面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敢于和善于迎接挑战,勇于创新,着力增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1.结合党的主题教育活动,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

党中央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践行科学发展观、“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内容丰富,针对性和指导性都很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结合党的这些主题教育活动,特别是“两学一做”系列学习教育活动,有助于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我党大力推进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重要举措,对推进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切实达到“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目的,对全体在校大学生也具有很强的引领作用。

高校开展“两学一做”系列学习教育活动,要把学习党章党规和学习系列讲话有机结合,制定“两学一做”实施方案,分阶段、多渠道、多形式开展“两学一做”。一是要做到“五个一”,即制定一份学习计划,每月组织一次集中学习,开办一期学习专栏,每名领导做一次专题辅导,每位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并撰写一篇学习心得。二是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全体学生党员认真学习党章,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讲话,上好党课,学习模范党员的先进事迹。三是针对习总书记提出的“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建立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整改台账,明确整改措施、整改时限、整改责任人,实施销号管理,进行党员组织关系排查,党费收缴检查,根据检查暴露出来的不同问题分门别类地制定整改措施。四是丰富学习活动,集中召开“对照党章查不足,对照先进找差距”民主生活会,开展“树身边人、讲身边事、育身边人”的优秀党员巡讲活动,开展“党章背诵接龙”活动等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五是重视宣传,通过学校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等新媒体平台,采取灵活多样、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扩大活动参与面,提高广大群众对学习教育的知晓度和参与度。

2.创新校园文化形式,培育大学生积极向上精神风貌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优秀的校园文化,可以塑造人的思想品格、提升人的人文修养、陶冶人的道德情操。

一是培育特色讲坛文化。如打造“筑基讲坛”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和载体,以“智者与学子交流的平台,名企与高校合作的桥梁”为口号,以大学生思想素质的全面提升和成长成才为目标,整合社会、学校、企业等各方资源,邀请知名企业家、政府官员、专家、教授、知名学者、社会名流走上讲坛,以聚焦时政和学术热点,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就业竞争力,激励学生成才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人生发展和人格完善。并逐渐形成高端的筑基讲坛、学术集成的管理大讲堂、形式多样的校友论坛、创新创业沙龙“四级”讲坛文化引领的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增强学生需求,扩大学生参与面。二是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力量。可以邀请百家讲坛蒙曼讲“传统文化与中国人的修养”、著名青年作家冯惟榘先生讲“国学漫谈”等,成立学生国学社、汉服社、书法社等学生社团,发挥传统文化对学生思想品质、道德修养、学习生活的重要教化和启迪作用,为新时期的校园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钙质”。三是举办丰富校园文体活动,每年组织举办篮球赛、主持人大赛、素质形象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纪念“一二?九”运动超级新声校园争霸赛、“新生杯”足球赛、辩论赛、学校啦啦操大赛、校秋季运动会、校园舞蹈大赛、校广播体操比赛、羽毛球比赛、青秀赛、环校越野赛、器乐大赛、喜剧小品大赛、红歌合唱比赛、足球赛等文体活动,愉悦学生身心,丰富学生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创新科技实践载体,克服大学生“技能荒”问题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放在“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充分显示党中央对创新的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它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品质,活动的开展能够充分发扬学生的主体性,在大学里形成一种浓郁的创新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高校可以结合学科专业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专业竞赛,依托大赛加大培训力度,在专业培训中学院还积极引进社会资源,提高培训质量,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创青春”等创新创业大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才。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践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习近平同志深刻洞察到这一论断精髓,多次通过与青年学生座谈、回信等形式论述了实践在青少年成长成才中的重要作用,阐释了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的育人观,鼓励青少年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锻炼成长。可以举办“筑基行动”专业实践,帮助学生打牢基础,成长成才,为学生提供实实在在的锻炼岗位;针对当前女大学生就业困难、实习岗位难找的状况,可以举办“巾帼行动”顶岗实习活动,为女大学生开辟成长之路,帮助她们提高就业竞争力。

4.重视网络新媒体教育手段,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随着时代发展,网络已成为大学校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途径。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新技术发展更是一日千里,当代大学生生长在发达的媒介环境中,因此,应当将网络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让他们不仅要“会用网”,更要懂得“为什么要用网”和“怎样正确用网”。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强调要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并对如何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作出了新部署。

高校应高度重视网络新媒体平台的搭建和利用,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学校教学目标和考评体系之中,将网络媒介素养、网络安全意识、网络诚信、网络伦理道德和网络运用能力等作为参照指标纳入大学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增强大学生的网络发展创新能力。重视开发专题红网,搭建微信微博公众平台,建立校友、企业等新媒体互动平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新媒体相结合,强化网络新媒体思想引导,增加教育时代感。

5.推动学生自我教育,规范学生行为意识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好的教育,就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引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就是价值引导和自我构建的统一,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自我教育习惯、自我教育意向和动机,引导和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高校应立足现实,探索有效的日常管理育人模式。一是推行扁平化管理,发挥学生干部主体作用。扁平化管理的核心即三级架构、重心下移、项目运作、奖惩分明。二是推行“目标管理导向”育人理念。通过将学生就业领域、单位性质、同类单位就业人数等做精细统计,跟踪调研,了解各专业学生可选择的方向、单位、薪水,以及不同方向、单位和薪水所要求具备的基本素质,制作学院学生就业白皮书,以此作为参考,引导学生进行学业职业规划,尽早明确自己努力方向和目标,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所需,进行分类指导,帮助学生成长成才。三是创新“纵向链式”管理模式,结合专业带班特点,提出“大四到大一”纵向链式管理模式,高一级班委是低年级对应班委的导师,在管理经验、处事方式、协调技巧、学风建设等方面全方位进行交流指导。四是推行“三导师制”,克服指导力量严重不足问题。请教研室为每个班级配备一名专业导师,侧重学业引导;安排高年级学生作为班主任,侧重生活引导;邀请校友作为校友辅导员,侧重就业引导。

 


上一篇:习近平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发表讲话

下一篇:“两学一做”要抓实基层支部

Baidu
sogou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